在过去几年时间,平台公司“托底”拿地、民营房企拿地后“暴雷”无力开发,使得不少开发用地成交后迟迟未开发。
之所以说是广东,一种原因是因为东莞、惠州、珠海等城市楼市回调的幅度比较大,东莞在整个2024年商品房用地0供应就说明了一切。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万科、恒大、碧桂园、富力、佳兆业、雅居乐、奥园等龙头房企的总部在广东,粤系房企是中国房企顶级规模的阵营。如今,很多房企陷入困局之中。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广东省内的广州、惠州、珠海等多地已经发布了拟回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公示,涉及15 个城市、161宗土地、用地面积684.4万平方米、收储金额353.7亿元。
其中,收储资金顶级规模的城市是惠州(127 亿元),其次是珠海(66亿元)。
除了广东各地市之外,2月18日北京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包括101亿元一般债券和462.9亿元专项债券,均为新增债券。其中,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大多数都用在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等领域。
在2月11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发布了《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征集公告》。
征集项目范围有:企业无力或不愿再开发使用的土地,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或已动工未建设完成但具备分割条件的土地;因整合地块、优化规划,进一步发挥土地价值需要收回的土地;进入司法或破产拍卖的土地;因政府问题造成闲置需要有偿收回的土地;土地使用权届满不续期等其它闲置土地,等等。
可以看出,各地轰轰烈烈的闲置土地收储行动慢慢的开始,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收地”之中。
收储闲置土地,涉及到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1.资金从何而来?2.收储之后怎么办?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收储土地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启动发行,2017-2019年其发行规模占到地方新增专项债的3成。
土储专项债重启,是2024年11月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42号】。
土储专项债收储的闲置土地,主要是优先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
通过土地收储,减少市场存量土地规模、改善土地供求关系、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流动性、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当然,地方运用土储专项债收储土地,并不是每一家房企、每一个地块都有机会的。
第一种情况是2021年开始土地市场降温之下,地方平台公司“托底”拿地之后,地块一直未开发。这类地块相对来讲最简单一些,将是此轮土地收储的重点。
第二种情况是土地市场火爆时期,部分民企举债高价拿地,之后由于企业暴雷,项目搁置未开发。这类就要复杂很多了,往往涉及到抵押融资、母公司债务纠纷被查封等等,收储的难度比较大。
土地收储之后,公司能够拿到“救命钱”,在确保在建项目保交付的同时,启动其他项目,以此来实现资源、企业的盘活。
当然,收储的门槛、价格、资金到账情况等因素,将会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
至于这些土地收储之后怎么办,与之前收储新房用作保障房不同的是,收储的土地一般会重新挂牌出让。而这些收储的地块,有的会对用途、规划指标等做调整,以更好的条件吸引房企拿地。
西安这几年楼市行情虽然尚好,但土地市场的降温非常明显的,也存在很多开发用地拿地多年未开发。
2021年至2024年这4年时间,西安各大区域基本都存在平台公司底价拿地,这其中有的地块通过与龙湖、绿城、旭辉等知名房企代建合作项目已经入市,但还有更多的地块拿地之后迟迟未开发。
这些未开发的地块大多分布在在沣东、秦汉、沣西、灞桥、高陵等区域,高新、曲江、港务等区域也有。
除了平台公司拿地之后未开发的地块之外,还有部分民企高价拿地后,由于企业自身暴雷等原因,项目迟迟未开发。例如:隆基泰和在泾河的“地王”,三迪在浐灞的地块,等等。
闲置住宅地块其实通过收储重新出让或者其他房企收购的方式还可以盘活,目前难度最大的其实是商业、商务地块。
前两年的时候,西安比较流行的是通过商业地块配套住宅地块的形式拿地,但很多项目住宅售罄交付之后,由于企业资金情况、市场情况等,商业地块迟迟未开发,这类的例子太多了。
还有西安在建停工的超高层,更是难上加难。从高新到沣东,从曲江到浐灞国际港,再到经开,这类项目不但需要的资金投入大,又无法通过快速销售带来现金流,难度可想而知。
在全国各大城市慢慢的开始行动通过发专项债收储闲置地块的趋势之下,接下来就看西安何时能够迅速用好此次政策窗口期,盘活闲置多年的地块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 专题 房企土地“收储”的难题与挑战